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0092章 王珪的算盘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王安石是文人也是改革家,其胸襟气度自然不是那些保守迂腐的酸文人可比的,虽然对宋行首重工商的人才培养不认同,但也没有明确的反对。

    这正是宋行想要的,王安石是在仕农工商这样的等级社会长大的,从小接受的教育也逃不出六艺六经的范畴,他能有这样的态度已经非常可贵的了。

    前途大有可为!

    这是宋行见过王安石的第一想法,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加上王安石的眼界,一定会把大宋朝带向富足。

    一个滑轮一个印刷术已经在王安石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,有关如何发展工商的事就到此为止。

    宋行也不演示得太多或者说得更多,因为心急吃不得热豆腐,循序渐进是最好的选择,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攻心良药。

    王安石目注宋行,轻轻地叹口道:“王某在来开封的路上,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,你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神奇,我来开封是不是来错了,如今看来,你胸中所学远比传说中要深厚得多,这次开封之行算是来对了!”

    宋行笑笑道:“王大人过奖了,依宋行看来,王大人的胸中装的是绵绣山河,而我宋行不过是在这幅锦绣山河中添点色彩罢了!”

    过度的谦虚那就是骄傲,王安石虽然没有听过这句话,但这个理却是知道的,忍不住轻笑道:“年轻人谦虚点没有错,但溜须拍马就是你的不是了!”

    这话还真引得宋行哈哈大笑,却没有出言反驳,因为王安石说的是实话,自己刚才说的话的确有溜须拍马之嫌。

    这时,苏轼跟章惇等人刚好走过来,听到这话则笑道:“王大人跟千里兄都是谦谦君子,英雄重英雄,何来溜须拍马之嫌?”

    见苏轼等人来到,宋行正想为他们引荐,却被王安石拦住道:“如果我猜得没错,左边这位就是眉州的苏轼苏子瞻,你的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通篇以忠厚立论来阐述儒家的仁政思想,的确是篇了不起的文章!”

    王安石不但是改革大家,更是文章大家,能得王安石的夸奖,也是苏轼没有想到的,当即拱拱手道:“王大人过奖了,王大人的文章针贬时弊,立意高远,子瞻拜服!”

    王安石跟苏轼这对文章大家,以及政治上的欢喜冤家,初次相见倒也没有文人相轻的那种千年陋习,有的只有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王安石比苏轼大十六岁,两人初期交往甚密,而且关系相当不错,后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,但在乌台诗案中王安石又力保苏轼不死,两人的恩恩怨怨一言难道之。

    见过苏轼后,王安石的目光又慢慢地转到章惇身上,接着说道:“如果我猜得不错的,这位就是毅然辞仕的章惇章子厚吧?”

    在今次恩科中,章惇因为不甘屈居章衡之下故尔辞仕,原本以为这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,却没想到连远在常州的王安石都能知晓,实出他的意料之外。

    在王安石变法的三驾马车中,相对于吕惠卿、曾布,章惇算是比较厚道的一个人,两人在此相遇,也算得上是一种缘份。

    自己既然借助在清风居,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主人,让大家站在院坝中聊天,实在不妥,当即请他们入屋叙话。

    至于吕惠卿跟曾布,虽然也在人群中张望,但宋行没却想过将他们介绍给王安石。

    进到堂屋,茶水点心摆上,王安石似乎又找到知音,大宋积弱,章惇同样主张变革,而且想法也是相当的激进,深合王安石的胃口。

    至于苏轼,同样是主张变革,只不过想法不如章惇激进,主张循序渐进,步步为营。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